在現(xiàn)代醫(yī)學中,如何讓藥物“有的放矢”——精準作用于病變部位,而不是在全身“漫無目的”游走,是科研人員長期追求的目標。近年來,脂質體(Liposome)和脂質納米顆粒(LNP)的出現(xiàn),為藥物遞送提供了新的希望。而當它們遇上了MUC1適配體,更是讓“定向打擊”成為可能。
1. 什么是脂質體和LNP?
脂質體(Liposome):一種由類似細胞膜的脂質雙層組成的“微小囊泡”,可以把藥物包裹在里面,保護藥物不被破壞,還能延長藥物在體內的循環(huán)時間。
脂質納米顆粒(LNP):相比傳統(tǒng)脂質體更小、更穩(wěn)定,尤其在mRNA疫苗中大放異彩(例如新冠疫苗),它能安全高效地把遺傳物質送入細胞。
2. 為什么選擇MUC1作為“靶標”?
MUC1是一種糖蛋白,在正常細胞表面本就存在,但在多種癌癥(乳腺癌、卵巢癌、肺癌等)細胞中,它的數(shù)量會異常升高并發(fā)生結構改變。這就像在癌細胞表面掛上了一面特別的“旗幟”。
3. 什么是MUC1適配體?
適配體(Aptamer)是一類人工合成的短鏈DNA或RNA分子,可以像“鑰匙”一樣精確地識別并結合特定的“鎖”(靶標分子)。
與傳統(tǒng)抗體相比,適配體有幾個優(yōu)勢:
制備更容易,成本更低
穩(wěn)定性更好,不容易失活
可控性強,可以靈活修飾
MUC1適配體就是專門“識別MUC1”的鑰匙。
4. 當脂質體遇上MUC1適配體
定向遞送:運輸膠囊能夠優(yōu)先找到MUC1過表達的癌細胞。
減少副作用:藥物不再無差別攻擊正常細胞,副作用降低。
提高療效:藥物濃度更集中,殺傷癌細胞更有效。
靶性MUC1適配體修飾的脂質體和LNP,是精準醫(yī)療的重要探索方向。它們讓藥物像“導彈”一樣,能夠根據(jù)癌細胞表面的特殊“旗幟”進行定向打擊。這項技術雖仍在不斷發(fā)展,但已展現(xiàn)出巨大潛力,未來或許能讓癌癥治療更加高效、安全。